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医院文化 >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中医中药 >

枳椇子

发布人: 更新时间: 2023-08-10 09:41:37
 

  “其树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皆食之”。此物名为——枳椇,其入药最早记载于《唐本草》中。

  枳椇是一种落叶乔木,可长到十米多高,常分布生长于沟边、路边或山谷中。它的树皮一般深灰色,有多深纵裂,小枝红褐色。叶片卵圆形或广卵形,单叶互生。小花淡黄绿色,杂性,萼片5,近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花期在5~6月。它在10~11月果实成熟,其实枳椇的食用部位并不是果实而是果柄,因为长得弯弯拐拐,所以在民间也称为“拐枣”。果柄尾端连着的圆球状的核果才是枳椇的果实,我们药用的枳椇子是核果里面的种子。

  药名故事

  眉山揭颖臣病消渴,日饮水数斗,饭亦倍常,小便频数。服消渴药逾年,疾日甚,自度必死。予令延蜀医张肱诊之。笑曰:君几误死。乃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湿,作十许丸,用棘枸子煎汤吞之,遂愈。问其故,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肾败,土不制水,而成疾。今颖臣脾脉极热而肾气不衰,当由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水。水饮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棘枸亦胜酒,屋外有此木,屋內酿酒多不佳。棘枸实如鸡距,故俗名谓之鸡距。


枳椇子

  来源于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万寿果、木珊瑚、枳枣、鸡距子、棘枸、鸡爪子、拐枣子。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每年10-11月果实成熟时,连肉质花序轴一并采摘晒干,再经过人工或机器去除果壳、果柄等非药用部位,收集种子以作药用。

  药材鉴别

  种子呈扁圆形,直径3~5 mm ,厚约2 mm 。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光滑有光泽。基部有椭圆形点状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胚乳乳白色,子叶淡黄色,肥厚,均富油质。气微,味微涩。

  功效作用

  苏恭谓:“其子作房似珊瑚,棱在其端。”那枳椇子有啥作用呢?在中医眼里,它味甘、稍酸,性平;归胃经,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的功能。此外,它还有个外号——“千杯不醉”。所以在临床上,中医除了用它清湿热、利尿除烦外,最常见的还用于治疗酒精中毒。

  现代药理作用

  枳椇子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山柰酚、槲皮素、杨梅黄素等以及黑麦草碱、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钙、硝酸钾、过氧化酶等成分,可以清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碍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从而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


枳椇子药膳:

  ◆枳椇葛花饮:枳椇子25克、葛花20克、白冰糖20克

  做法:枳椇子、葛花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25分钟,最后五分钟调入白冰糖溶解后便可。

  作用:解酒,利尿。用于饮酒过量或酒精中毒。

      ◆枳椇小米粥:枳椇子50克、小米100克

  做法:枳椇子加清水10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大火煮开改小火再煮30分,煮成药汤,用滤网把枳椇子滤出,再加入小米煮成小米粥。

  作用:解酒护胃。用于醉酒后呕吐频繁,胃部不适。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地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大院 医院传真:0668-2893878

医院网址:www.mmszyy.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2046号

Copyright © 2018 茂名市中医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网上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