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我们再熟悉不过,它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就是蚕宝宝的口粮。但它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人间神仙叶,相信听过的人应该不多。桑叶能号称神仙是不是它非常神通广大,无所无能呢?为什么称之为神仙呢?来!让中药师和大家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主要食物,又名铁扇子、家桑叶、枯桑叶、荆桑叶、桑椹树叶、桑树叶、黄桑叶、霜桑叶、冬桑叶、白桑叶、鸡桑叶、子桑叶、山桑叶、金桑叶、晚桑叶、老桑叶、双叶、双桑叶、童桑叶、神仙叶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秋末至冬初经霜后采收。晒干,生用、炒用或蜜炙用。它的叶片是宽卵形,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断,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
出自《神农本草经》,其它本草也有记录:
1.《本草拾遗》:桑叶极看名鸡桑,最堪入用。
2.《本草图经》:桑叶可常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泪口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饮,令人聪明。又炙叶令微干,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疮及话损伤止血。
3.《纲目》: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棍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它可单独使用,也可配伍其它药物使用(配伍用量3~9克,外用适量):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汤。
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流泪等实证.同时外用煎水洗眼.
4.治吐血: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
5.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 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6.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敷之;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
7.经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痤疮,俗称粉刺,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男女青年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堵塞了毛囊口,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就形成了痤疮。痤疮的产生,虽然主要是由于青春期内分泌改变,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对的增多而引起。但是,高脂肪、高糖饮食、长期便秘等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生湿,外邪侵犯皮肤则生痤疮。由于桑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人试用桑叶煎剂治疗痤疮二百五十八例,其收效达到百分之八十九以上。具体办法是,每日取鲜桑叶五十克,煎水分三次服用,一般十五天见效。还有人用鲜桑叶适量,捣烂,敷痤疮处每日三十分钟,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桑叶除了可药用,还在2014年,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称为桑芽菜,比如上汤桑叶.
看着嫩绿嫩绿的上汤桑叶,食欲是不是大开?但基于桑叶的药性(其性寒,味甘、苦),中药师提醒大家:虽然桑叶号称神仙叶,但其性寒、苦,对于脾胃虚寒的、怀孕、月经期的人,应慎食或禁食桑叶,否则会伤及脾胃的阳气。
因此,桑叶虽然是人间神仙叶,它的神通广大我们要好好利用,它的苦寒之性我们也要注意避开。
地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大院 医院传真:0668-2893878
医院网址:www.mmszyy.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2046号
Copyright © 2018 茂名市中医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