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应关注降压的效果以外,还要高度重视潜在的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诱发的疾病。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常用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咪达普利、培哚普利等
常见不良反应
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者易发生急性肾衰竭;若同时服用含钾补充剂或保钾利尿剂则易发生高血钾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刺激性干咳;低血压、皮疹、轻、中度味觉干扰;肝毒性等。
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常用药物
缬沙坦、奥美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常见不良反应
ARB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其不良反应与ACEI相似,可发生高血钾症、肾损害和低血压,但也有少数病例出现肝脏损害、皮肤病变、干咳等不良反应。
三、钙通道阻滞剂(CCB)
常用药物
二氢吡啶类: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贝尼地平、洛卡地平、尼卡地平等。
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常见不良反应
二氢吡啶类可引起双踝水肿、面色潮红、头痛、心悸、腹泻、皮疹和齿龈增生。
非二氢吡啶类,可出现眩晕、头痛、水肿(较二氢吡啶类少见)、房室阻滞、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便秘(维拉帕米更易发生),地尔硫卓还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
另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用于糖尿病人时比ACEI抑制剂更易发生心肌梗死。
四、利尿剂(Diuretics)
常用药物
排钾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袢利尿药: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常见不良反应
排钾利尿药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发生急性痛风、低血钾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并干扰血脂和血糖代谢、胰腺炎、皮疹和其它过敏反应、性功能紊乱、光敏反应、恶心、头痛、血恶液质,另外可减少锂的排泄并损害糖耐受性和增加胰岛素抗性。
保钾利尿药均可引起高血钾症、胃肠道紊乱;螺内酯阻断睾酮合成产生抗雄激素作用,可致阳痿、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或女性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阿米洛利还可发生皮疹和头痛,氨苯喋啶可出现肾结石。
五、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
常用药物
1、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
2、α1/β受体阻滞剂: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常见不良反应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发生疲劳、抑郁、窦性心动过速、阳萎、运动耐受性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加剧外周动脉供血不足和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可掩盖低血糖症状或延迟其恢复,雷诺病症状、失眠、幻觉、急性精神病症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高、HDL-C降低,突然停药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加剧。 另外因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为脂溶性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中枢副作用,如失眠、做恶梦和疲劳。
α1/β受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与其它β受体阻滞剂相似,但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具有肝毒性。
六、α受体阻滞剂(Alpha blockers)
常用药物
哌唑嗪、特拉唑嗪和多沙唑嗪。
常见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在首次剂量时即可引起昏厥(其中哌唑嗪更易发生),称“首剂现 象”,直立位、饥饿、低盐时易发生。还可发生眩晕、头痛、心悸、体液潴留、困倦、虚弱、胆碱能神经抑制症状、阴茎异常勃起和泌尿道失禁(妇女更易发生),老人使用时则更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由于抗高血压药物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应该了解降压药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理性正确对待,掌握正确合理用药原则,才能稳定血压,延缓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延长患者寿命。因此,长期服用抗高血压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不良反应危害程度权衡用药利弊。对于易引起机体严重损害的药物,必须高度重视。使用时除遵医嘱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或剂量。
2、按时服药,坚持服药,遵医嘱服药。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一旦突然停药,则很可能导致血压反跳,出现血压突升致出汗、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所以在用药期间不可擅自停药,一定要遵循医嘱。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避免熬夜,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坚持运动等。
地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大院 医院传真:0668-2893878
医院网址:www.mmszyy.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2046号
Copyright © 2018 茂名市中医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