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医院文化 > 健康教育宣传 >

盘点带娃的7大误区

发布人: 更新时间: 2023-03-23 09:01:26
 

  宝宝呱呱落地,伴随着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到来的还有新手父母们的手足无措。那么小的娃,怎么才能带得好呢?很多新手父母们首先会想到请爷爷奶奶来帮忙。可是,宝爸宝妈们,你们知道吗?宝宝不喜欢爷爷奶奶这么做……本期育儿学堂和大家盘点一下老一辈带娃的7大误区。

  一、挤一挤就好了

  有些地方有种说法,“男孩的乳头不挤,以后乳房会变大;女孩的乳头不挤,以后会喂不了奶”。时至今时今日,都还是会有老一辈在坚持给新生儿挤乳头。

  其实新生儿出生后3~5天时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如同蚕豆或杏核大小,有时还可看到流出少量乳汁样的淡黄色液体。这也是很多人说要挤奶头的原因了。但这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胎儿出生前通过胎盘得到母体给予的相应激素,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一般 2~3周后就会自然消失,极少数要延续1个月以上。

  这种挤乳头的陋习,是造成新生儿乳腺炎的直接原因。因为局部的挤压,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除了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外,还可使皮肤表面的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新生儿乳房红肿热痛,发生乳腺炎。有的母亲看到新生儿饱满的乳头,常有意无意地用手去抚摸、挤压,也是造成新生儿乳腺炎的重要原因。

  所以,切记不要给婴儿挤乳头,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错误的举动,害了孩子。

  二、后脑勺平平的才好看

  老一辈说:“睡成平头才好看,看着有福相!”为了睡成平头,还特意给宝宝找来了硬硬的枕头或者书本垫着,可是,圆圆的饱满的后脑勺才是宝宝本来该有的头型。

  婴儿睡平头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扁头综合征,是指婴儿头骨发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婴儿的枕骨受到机械变形力作用,会导致颅骨不对称,还可能会带来婴儿机能损伤。

  这种体位性扁头综合征会影响婴儿的口腔、颌面部、耳鼻咽喉部及头颈部肌肉的发育与功能,还会使脑结构生长错位或受限,表现出神经发育行为问题,包括智力、运动等发育问题,并且对外观的影响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和颅骨的生长而自行缓解,是永久性的平头。

  所以,在宝宝三个月以前,头型还很容易调整的时候,请给宝宝一个饱满的圆圆,健康的后脑勺吧。

  三、这马牙挑破就好了

  宝宝牙龈长了白白的小点,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马牙,不能留,拿针挑破就好了。”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老一辈认为新生儿不会长牙,这种“牙”不能留,需要用纱布磨掉或者用针挑破,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宝宝口腔粘膜下的血管丰富,抵抗力低下,这么做很容易引起粘膜损伤,导致细菌侵入,引起炎症,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败血症。马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会逐渐自行脱落,不需要治疗,也不会造成宝宝的不适,

  因此,家长们完全可以不用处理。

  四、把一把,快快拉

  宝宝的排泄问题,一直是两代人争论的焦点之一。老一代人总是会认为新生儿越早的进行把屎把尿锻炼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

  但是把屎、把尿容易导致憋尿反射不足或者缺失,宝宝一般要到2~3岁的时候,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才能发育成熟,过早训练把屎、把尿反而容易引起憋尿反射不足,导致将来容易尿床。

  再者孩子的脊椎和髋关节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很有可能因为把尿的动作造成一位或者损伤,因为在把尿的时候这个姿势会把孩子全身的重量全部都落在这两个部位上。过早地把屎、把尿还可以损伤宝宝的脊柱和髋关节,孩子憋尿导致容易反复的泌尿系感染,还容易引起脱肛或者痔疮的风险。

  因此不建议在一岁以前给孩子把屎、把尿。

  五、绑一绑腿更直

  肯定有很多爸爸妈妈都听过这句话,给孩子绑一绑腿,将来腿更直,不会变成罗圈腿。

  新生儿时期和婴儿时期宝宝的正常腿型是“O”型腿,像只小青蛙一样向上弯起,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在母亲的子宫里一直呈屈曲的状态,腿是蜷着的,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腿依然是向腹部屈曲,膝关节向外展,宝宝直立的时候,腿型看起来呈“O”型腿,这个时期大约持续到18个月左右,家长不必担心,也不需要采取任何矫正措施,到2岁左右的时候会恢复成正常腿型。

  而长期的绑腿会导致宝宝腿部无法正常的运动,这就会让腿部的血液出现不流通的情况出现严重的话,会导致新生儿的肢体出现假死的现象,这样对于健康来说会有严重的威胁,严重的话还可能面临截肢。新生儿绑腿还容易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不利于儿童髋关节的发育。特别是孩子早期,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因此,不建议绑腿以防止腿不直,进而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伤害会更大,尽量不要为儿童绑腿。

  六、摇摇宝宝快睡觉

  不少家长为了使啼哭的婴儿安静下来,或者为了给婴儿催眠,往往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晃不停;有的甚至把婴儿高高抛起逗乐。

  这样摇晃婴儿,无意中会伤害孩子的大脑。婴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震颤的损伤。这是因为,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

  婴儿头长占身高的20%(成人约为10%),加之婴儿头颈部肌肉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难以承受较大幅度摇晃和高抛的震动。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就容易使婴儿的脑髓与较硬的脑壳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如大脑毛细血管撕裂,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脑震荡等。因此,大人不要摇晃婴儿。即使玩耍时摇婴儿,也可能引起伤害。把婴儿抛向空中或抓住婴儿双手或双脚使之摇荡,都要禁止。等孩子长大的时候,这种危险就小了。

  七、长猪毛风啦,搓掉就行

  有些小宝宝一到晚上总是又哭又闹,要抱着哄很久才能睡着,但是一放到床上又立马醒了,醒来又是哭闹,总是各种折腾,老一辈说,这是“猪毛风”,用蛋清抹上搓搓,搓出来黑色的小粒粒就是毒刺,是胎毒。

  其实,新生儿出生时,全身会有很多细细的汗毛,尤其是背部更为明显,这叫新生儿毳毛,几个月后会逐渐自然脱落的,而搓出来的猪毛风小刺只是新生儿毳毛被搓成了小颗粒。但这些是不科学的做法。宝宝皮肤娇嫩,蜂蜜、蛋清很容易引发过敏,而揉搓不当也会造成宝宝皮肤毛囊破损,甚至感染引发败血症。

  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肠绞痛。在婴儿出生的2~8周内,有的宝宝常常表现出突然发作的、剧烈的、不易安抚的哭闹,伴有阵发的屈腿、握拳以及大量的排气,一般在下午或傍晚发作,有的发作时间较固定,多持续2~3个小时,这就是肠绞痛的表现。

  家长们可以给宝宝做排气操,喂奶一小时后予俯卧位,热敷肚子都有明显的缓解效果。有些孩子也会因为乳糖不耐受或者牛奶蛋白过敏产生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存在不耐受或者过敏,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添加乳糖酶或者更换特殊配方奶也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看完了这些,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更懂宝宝了呢。育儿这条道路充满了挑战当然也离不开老一辈的经验与帮助,但不是每一个“经验”都适合宝宝的,很多陋习对宝宝带来的“伤害”更胜于“帮助”,需要爸爸妈妈们多学一学更加科学的育儿知识,愿每一位宝宝都能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

地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大院 医院传真:0668-2893878

医院网址:www.mmszyy.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2046号

Copyright © 2018 茂名市中医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网上挂号